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奇文賞析:驳中國GDP2030年超過日本論

    這篇文章是天涯上有名的神作之一。文章的內容以及網友的回復估計已經没多少人有耐心看完,但文章的標題絕對吸引每一個路人的眼球。

    2005年,一個網名【雪亮軍刀】的人在天涯【國際觀察】版面上發帖預測2030年中國GDP將超過日本。而另一個名叫【海木石】的網友發帖進行反駁。下面給出原文網址:

    驳雪亮軍刀“中國GDP2030年超過日本”論

    聯想起當下的形勢,作者對中國經濟的憂患論述倒是不無可圈可點之處,只是標題實在讓人啼笑皆非。45萬的點擊量、3800多回帖,時隔7年依然不時引網友回帖感慨,令這篇帖子充滿了奇異的生命力。引某網友回帖說,雪亮軍刀預測2030年GDP超越日本,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大膽的想法,今天看來依然是太過保守了。

    最近十多年中國經濟規模的急劇膨脹超過了多數人的想象,人的思維觀念跟不上形勢,政府的執政能力也跟不上形勢,周邊鄰國的反應也跟不上形勢。談起國勢的興衰更替,中國歷史上從不缺乏令人瞠目結舌的離奇變化,武斷的預測易招致恥笑。下一個十年,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想來預測嗎?還是謹慎爲妙。

    以下貼出海木石的全文,僅供參考:


閒暇無事,游至強國,不想偶見軍刀兄的眾多佳作,煞是驚奇。更見“核飛機”的對閣下瘋狂崇拜,狐疑頓生。想當世中國,正處於風起雲湧的變革時代,出一二如麥金德、馬漢、布熱津斯基此類的大師也未可知。興致所至,點開一文,其名曰:駁聯合光子的《中國和日本的真實差距》。其文簡練,詞句順達,觀點也頗有新意,只是情感有餘,理性不足。現特對其中一觀點進行探討,以使大家有所進益。
   
   為了證明中國的GDP可以超過日本,軍刀兄在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論述:根據年增長率來計算,我拿日本目前GDP4.6萬億美元和中國GDP1.4萬億美元,及我在網上查到的,日本年增長20032004年度實際GDP分別為+0.2%和+0.9%(日本大和證券數字)和保守下調後的中國年增長7%的資料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有希望在2030年前後追平日本。(當然,此計算方法將有些中國傻比非得為日本GDP增長做貢獻的因素排除在外)
  
   論證引用了大量的資料,也有很多出處,看似邏輯嚴整,其實漏洞多多。的確,按照目前各自的增長速度,中國在2030年超過日本的GDP也許不是什麼難事。但是,軍刀兄似乎忘記了一個根本的前提:就是中國必須保持現在的增長速度,而日本則必須繼續“沉睡在失去的十年”中。我們姑且不論日本現在的經濟復蘇和以後可能出現的經濟高增長。就說我們中國有什麼條件繼續保持現在的增長速度。
  
   首先,政權合法性危機可能損害中國的社會和諧,給經濟發展帶來威脅。合法性一般就是指廣大民眾對政府統治的認可度,其類型一般有:繼承合法性(如英國、沙特、挪威等君主國家)、選舉合法性(如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民主國家),革命合法性(如前蘇聯、東歐等一些社會主義國家)。
  
   那麼中國的合法性在那裡呢?解放後至解放初似乎是革命合法性,是我們的党帶領廣大人民奪得了政權,當然是她坐江山了。但是自文革的夢魘破滅後,革命合法性危機開始蔓延,直到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於是中國又開創了一種新的統治合法性:經濟增長合法性。
   
   有相關專家說,要保持中國的穩定,即要保證不發生大的社會事件,中國的經濟增長至少要保持在7%以上。也就是說,7%是保持中國穩定的底線了。現在政府在制定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時,7%是最抵標準。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些年來,社會矛盾重重,底層的不滿不斷積壓,之所以還沒有爆發出來,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中國還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廣大民眾在80年代提出的“部分人先富,先富帶動後富”的口號中還看到了希望。我們不能想像,一旦中國的經濟增長減速,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會降低,中國會出現一個什麼樣局面。
  
   其次,中國的政治體制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日本雖然還沒有建立向美國那樣穩定的民主政體,但其現代憲政體制基本成型,並逐漸穩固。而縱觀中國的政治體制,和東南亞軍人威權政體似乎並無二至。黨內民主是累聲大雨點小,黨政分開了無聲息,普選更是天方夜譚,黃粱一夢。
  
   早在8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導師鄧小平就睿智地指出,經濟改革必須要以政治改革為先導,政治改革不能推進,經濟改革也必然會出現問題。如今,中國的漸進改革逐漸步入了深水區,如國有企業改革走入四胡同,銀行呆壞帳、股市的疲軟,私營企業資本原始積累中產生的罪惡,農業的頹廢以及政治精英和經濟精英的聯姻等將似乎證明了中國經濟改革的不歸路。
  
   因為追究深刻根源,最終都和政治上的腐敗和權力的集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政治改革不推進,中國的經濟改革不會有出路。拉美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在上世紀80年代,以巴西、阿根廷為代表的拉美的經濟高速增長,但是,冷戰後,由於金融危機和政權更迭頻繁的雙重困擾,拉美經濟最終在衰退中沒落,倒退了幾十年。
  
   由於中國人口多,社會複雜,由於改革的分化,中國的階層逐漸明顯,階層衝突也不斷,給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很大威脅。由於黨的嚴密控制,中國社會現在短期內還不會出現和我們黨對抗的政治力量,包括政黨、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的民間組織。但是,歷史證明,暴民的破壞性遠遠大於有組織的政治力量對政權的破壞和衝擊。目前,中國社會中不公正的現象普遍存在,存在著想民工、下崗工人、愛滋病患者、媒礦工人、農民以及城市中底層的若是群體的大量層在,日益喚醒了他們的憤怒,社會的不正義感普遍加強,加上民族分裂分子、國際霸權主義等一些消極因素的存在,政治的穩定受到極大威脅。
  
   我們也許有一種錯覺,革命的時代過去了,但我們卻應該記住,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等歷史風暴都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爆發的!我們現在也許不是遠離了革命,而是離他更近了。而這樣的事件發生在日本的可能性遠遠小於中國。中國不進行政治改革,趕超日本只是癡人說夢。所以中國即使真的趕上了,我們是否也應該懷疑其品質。
  
   再次,中國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是必將遇到瓶頸,最終停滯。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中國現在的不是發展挺快的嗎?也似乎沒有絲毫減速的跡象。的確,中國發展很快,也沒有衰退的跡象,世界對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日益認同就是一個重要證明。然而,我們要看到,中國的增長方式是以什麼得來的。除了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廉價勞動力外,中國增長的另一個秘訣就是高能耗:據相關統計,每生產一美圓的產值,中國的能源耗費量是日本的20多倍,是美國的十多倍。這意味著什麼?就是說,中國的GDP雖然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但中國每年消費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砍伐的森林、用的淡水、電力平均是日本的5倍多。
  
   中國人似乎對數字有著天生的敏感,也有著天生的喜愛。當中國人在以成為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過為榮時,日本人在竊笑;當中國在為石油輸出源而忙得焦頭爛額時,日本人在狂喜。因為他們知道,常此以往,中國必將達到增長的極限,最終走下坡路,因為世界沒有一個源頭可以滿足第二個美國——中國增長的能源需求。此外,中國增長對生態的破壞就更是觸目驚心、痛心疾首,這裡就不必多說了。
  
   此外,中國增長的風險還來自於戰爭問題的困繞(如臺灣問題,朝鮮問題,南海問題等)、經濟理論的貧乏、技術創新的制約、經濟結構的傳統、現代社會公民素質的缺乏和人文觀念的建構,這裡就不必多說了,下回分解吧!總而言之,中國的確有趕超日本的可能,但可能有多大,就要看其增長的前提是否穩固了,看完之後,大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假設前提(即社會繼續保持和諧,政治穩定)是否還存在?
  
   以上是在下的一點初知拙見,不有不當之處,歡迎探討!!!

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9-16全民狂欢打砸抢



    之前就知道16日深圳会有反日游行,还有朋友问我要不要去。去游行?想想就觉得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很久以来,上街游行示威的权利只有在反日这一主题上是合法的,就连这一块也总是毫无例外地演变成打砸抢。上街游行是为了证明我们爱国么?勇于表达自己的声音么?批评政府软弱无力么?太荒谬。
    这么多年反日,我们反对的是一个因资讯不明而被妖魔化的日本。日本人确实在教科书、侵华历史、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冥顽不灵,但也仅限于此。其它方面诸如公民素质、民主观念、资讯科技、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甚至表达抗议的方式上面,日本人要比我们优秀太多。然而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将现在的日本与其军国主义历史联结起来,想想此次游行中出现的标语“杀光日本人”、“血洗东京”之类,威胁现有国际秩序和公理的,也许不是日本人,而是我们自己。
    中国与周边几乎所有邻国都有领土或领海争议,如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越 南、缅甸、印度和中亚诸国,为什么只有钓鱼岛问题被放大为全民狂欢呢?
    这次游行(或骚乱)中出现的残害自己同胞的行为,真是让人痛心疾首。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本以为国人已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有所进步,没想到还是停滞在埃及、利比亚等国的暴民层次。而那些默许民众抗议的政府中人,总有一天会发现搬起的石头砸了自己脚。
    看着视频里的混乱场面,我问:这是我生活所在的深圳么?为什么平时风清日朗的街头上行走着的平常人,内心藏着这样的魔鬼?以后看人看事要从多角度,否则一定会受假象蒙蔽的。
    这些“爱国贼”的行为,与日本人强占钓鱼岛的行为,哪一个对中国的威胁更大?答案不言自明。

2012年9月8日星期六

《羅澤南及其弟子與近代湖南紳士社會》研究意向書草稿


2008年3月

一、選題及其意義

    選題:《羅澤南及其弟子與近代湖南紳士社會》
    意義:研究近代湖南紳士社會是解開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的一把鑰匙。而研究羅澤南及其弟子是研究近代湖南紳士社會的一個很好切入點。

    其中的歷史邏輯可以簡述如下:

    晚清七十年是一種舊的文明體系在西方文明衝擊下逐漸走向沒落甚至解體的時期。隨著科舉制的廢除、滿清帝制的崩潰、宗族社會及紳士階層的解體、西方化的加深,中華文明作為一種曾經獨立的文明體系不復存在,現存中國文化成為西方現代文明支配下的全球文明裡的一個地域文化,與其他地域文化一樣,日益喪失其獨立性、獨特性。
    明清紳士階層是這種舊的文明體系的主要社會支柱之一。在面臨西方文明衝擊的時候,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特質無論是危機憂患意識,或救亡圖存觀念,還是麻木不仁、自欺欺人、虛驕自大種種傾向都是值得玩味的。而且,當他們作為一個社會階層不復存在以後,他們的精神氣質依然可能對後世革命者產生一些影響。(如日本武士階層和武士道思想對軍國主義者的影響)
    湖南紳士階層在近代中國紳士階層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嘉道經世思潮、到湘軍崛起、再到戊戍維新和清末新政,湖南紳士階層均扮演了重要角色,顯示他們既是傳統體制的忠實擁躉,又具有特別的活力和危機憂患意識。
    研究湖南紳士階層繞不開湘軍崛起這一話題。羅澤南及其弟子在湘軍集團中具有特殊地位。他們有以下一些主要的特點:
    1)他們和曾國藩一樣,絕大多數都是湘鄉縣人,並且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前,就已經形成了一個以羅澤南為中心、以姻親和師徒關係為紐帶的頗具危機意識的士人群體。
    2)他們本身也是湖南下層紳士階層的一部分。(其中有些人儘管沒有紳士功名,但他們的父輩往往是秀才或舉人出身,而且非常敬重羅澤南)
    3)他們是程朱理學的最忠實信徒,是理學中的“原教旨主義者”。
    4)他們帶領的軍隊是早期湘軍的核心和中堅力量。而且早在曾國藩奉旨辦團練以前,他們已經開始自發地組織起武裝力量,保護縣境,鎮壓農民造反。他們帶領的部隊是湘軍中軍紀最嚴明的,戰鬥力最強的,也是最富理學特色的。打仗時他們往往身先士卒,視死如歸。這與湘軍後期普遍的軍紀敗壞(如曾國荃吉字營、鮑超霆字營)形成鮮明對比。(羅澤南及其弟子大多活躍在湘軍前期,中期以後其主要核心人物如羅澤南、王錱、李續賓、劉騰鴻、李續宜等等相繼戰死或病故)。
    總之,羅澤南及其弟子在湘軍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研究羅澤南及其弟子是解讀湘軍和近代湖南紳士社會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二、先行研究狀況

    近代紳士社會,似乎是近代史研究的一大熱點,在CNKI上與“紳士”相關的論文有數百篇之多。在這一領域最重要的專著,我以為當屬張仲禮的《近代紳士》一書,書中採用大量晚清地方誌史料,進行繁瑣的數學統計,其治史方法令人嘆服。
    此外,CNKI上有十多篇論述近代湖南紳士社會的論文。

    關於湘軍歷史,羅爾綱《湘軍兵志》一書主要介紹了湘軍的組織訓練方法。該書對許多重要問題作了精闢的考證,對於今後湘軍歷史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裡對湘軍歷史尤其是左宗棠西征有比較詳細和客觀的介紹;
    茅海建老師的《苦命天子》一書對湘軍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厘清了以咸豐帝為首的滿清政府與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之間關係的磨合過程;
    此外,天涯社區網友譚伯牛的力作《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一書筆調生動、考證大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但說起完整全面地研究湘軍歷史的專著,當屬龍盛運的《湘軍史稿》,這是瞭解湘軍歷史的最重要的入門書籍。

    關於羅澤南及其弟子,目前研究較少,在CNKI上可找到十幾篇相關論文,大部分是對羅澤南理學思想的介紹,其中以北師大女博士張晨怡的研究比較突出。有少篇論文涉及羅澤南幾位弟子,多拘囿于對其生平事蹟的介紹。

三、歷史材料

    羅澤南及其弟子相關史料:
    錢基博《近百年湖南學風》(內含《羅澤南•李續賓•王錱》一章);
    李肖聃《湘學略》(內含《羅山學略》、《羅山弟子錄》);
    梅英傑《湘軍人物年譜》(內含《羅澤南年譜》、《王錱年譜》、《李續賓年譜》);
    《羅忠節公遺集》、《王壯武公遺集》、《李忠武公遺集》等;

    其他湘軍史料:
    王闓運《湘軍志》、王定安《湘軍記》、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朱孔彰《中興將帥別傳》;
    晚清湖南地方誌(主要有《光緒湖南通志》和《同治湘鄉縣誌》等)、郭嵩燾等《湖南褒忠錄》、鄧顯鶴《沅湘耆舊集》;
    清人筆記(如李伯元《南亭筆記》、薛福成《庸庵筆記》、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等);
    《曾文正公全集》、《左文襄公書牘》、《駱文忠公自訂年譜》以及沈雲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中的其他相關史料。

    近代紳士史料:
    這部分當依據晚清地方誌和文人筆記綜合研究,原始史料不勝枚舉,僅列出研究專著。
    張仲禮《近代紳士》(正是這本書激起了我對近代紳士社會的濃厚興趣)
    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這本書對近代紳士社會有比較精彩的見解。)
    王先明《近代紳士 ——一個封建階層的歷史命運》

四、學習和研究計畫

    近期計畫(約一年時間):
    研究羅澤南及其弟子在湘軍中的作用。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研究:
    1)、為什麼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出現在湘鄉縣?(分析他們出生的社會土壤,以及這種社會土壤與全國其他地方有什麼不同)
    2)、他們出身於什麼樣的人家?(主要分析父祖輩的社會地位及社會關係,回答他們與紳士階層的關係)
    3)、他們的精神信仰是什麼?(回答他們與理學基本派別的關係)
    4)、他們在湘軍崛起過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他們在湘軍集團中是否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對湘軍的崛起是否具有決定性或示範性作用)

    中期計畫:
    以上一期研究為基礎,綜合研究整個湘軍集團與當時湖南紳士社會的關係。

    遠期計畫:
    跳脫湘軍時代的樊籬,綜合研究整個晚清時代的湖南紳士社會(包括洋務運動、戊戍維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時期),進而展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中共內部有大批軍政領導人來自湖南,有必要探究他們與晚清湖南紳士階層是否存在一定淵源關係)


    北京大學史學研究生面試,要求考生預先提交一份《研究意向書》。這是我當年提交的文件。本是想拜茅海建爲師研究晚清史,可惜自身學術根基太淺、又非科班出身,未能通過面試。當時茅海建老師正在日本遊學,故面試时並未謀面。但有幸一睹羅志田杨奎松兩位大家的風采,如今回想似夢一场。 杨奎松老師在郵件中熱心答疑,令我感佩莫名。


相關文章:

舊文集錄序

2012年9月6日星期四

德山的老樟樹

    老家常德德山,是湖南境內一處鍾靈毓秀之地。山因唐虞时的名士善卷之德而得名。屈原經由這裡,“朝發枉渚,夕宿辰阳”。禪宗史上有名的“德山棒”發生在這裏。袁中郎在這裡孤峰結社,成就佳話。“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是湖南家喻戶曉的名諺。
    大約十多年前,在一次尋幽探祕之旅中,在德山醫院後面的小丘上,我偶然發現了兩株老樟樹,樹上的銘牌顯示:一株180歲,一株190歲,算一下竟是清代嘉慶、道光之交的古物。不知這两靈物因何福報,竟然能躲過近200年的兵災火焚,至今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令人感慨唏噓。
    远的不說,1943年底常德會戰,作為常德城的重要屏障,國軍和日軍在此激戰半晌,千年古剎乾明寺頃刻化爲灰燼。六、七十年代三線建設,德山被開闢爲工業區,從全國各地遷來了大批工廠,如原上海紡織機械廠1966年遷來枉水茅灣一帶,改名常德紡機廠。文革時期,德山古物也未能幸免,明代修建的孤峰塔即被搗毀。两株樟樹能躲過這幾次浩劫,實屬不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兩株古樟承載了德山的靈氣。今年清明因事返家,乘興與家人一起尋訪,闊別十年再聚,心情格外好。

德山醫院的幽靜小路

這是其中較年輕的一株,樹身掛著銘牌

繼續前行,較年長的一株依在殘垣斷壁之後












與外甥女在樹下合影






2012年9月5日星期三

舊文集錄序

    我自小喜愛歷史、地理、繪畫、詩歌,也關注時事。曾想考取北京大學的歷史學研究生,研究近現代史,可惜名落孫山而未能如願。一直没受過專業訓練,始終是野狐禪。目前在深圳從事與文史哲毫無關聯的行業,今後若干年也不大可能再转向文史研究。

    這些年混跡網絡,也寫過一些東西。自從把博客搬到Blogger,一直疏於照料,近日決定把過去一些於自己有點意義的文章整理起來,貼在Blogger上,算是對自己附庸風雅這些年的一次清查。喜歡Blogger的自由氣氛,盼望其在國內早些解封。

    身為大陸人,我目前能看懂繁體字但不會寫。因這些文章是用簡體字寫成,用軟件轉換爲繁體,裡面可能會存在不少錯誤。我贊同識繁書簡,但也希望自己將來能達到自由書寫繁體字的水平。


2001年9月:走過兩湖平原

2004年5月:元鳳政變之前因後果

2008年3月:《羅澤南及其弟子與近代湖南紳士社會》研究意向書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