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整理電腦文件,不經意發現了一些大學時期的照片。世紀之初,我在西安度過了四載春秋。活在千年古都,遇到的人和事都充滿曆史感。
七月一日,別陝回湘。秦中景色離離,頗傷懷。其暮殘陽如血,其夜月華如練,
隴原收盡,終南依阻,目斷浮塵野樹。關河四載莫回眸,
殘雲一線,稀星兩點,明月三分如故。淒清千里是瀟湘,問誰識、天涯歸路?
《鵲橋仙·還鄉途中》(2004年7月)
這首詞是離開西安後不久填的。因我不懂古音,只是用普通話發音來定聲韻,揮寫胸臆。離開古城,前途未卜,五味雜陳盡付詞中。
位於渭北蒲城縣的唐睿宗橋陵。唐代帝陵都因山鑿空為墓室,氣勢恢宏。中央為神道,兩邊對稱排列高大石像。唐睿宗李旦是女皇武則天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老爸,橋陵是唯一一座在開元盛世時期建成的陵墓,神道石刻的藝術價值很高。李旦的父親、母親、哥哥、侄兒、兒子都是皇帝,他本人也是皇帝,堪稱千古奇人。(2001年5月)
西安,對于鍾愛古代歷史的人而言,是聖地;而對於愛好古代詩詞的人而言,也是心馳神往之所。托名李白所作的千古絕唱《憶秦娥》,其中提到了不少西安附近的地名: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詞中縈繞着關中風物特有的雄渾壯闊之氣,只有去過關中的旅人才能真切體會。這首詞于我有特別意義,因為裏面提到的不少地名,我都去過。
灞陵傷別
從中原一帶入潼關,車快到灞河大橋時,可留意到灞河西岸立起一道高高的黃土臺地,如同一面牆將半個西安城遮住。這就是灞陵原,因漢文帝灞陵而得名。
到西安后一個星期,我迫不及待去拜訪灞陵。拿著地圖,一个人從西安坐某路公交車到終點,然後登上黃土臺原步行。我出生在洞庭水鄉,老家河汊縱橫、楊柳依依,從未見過北方這種一望無垠的大平原,心胸倍感開闊。走著口渴,在路邊買了一袋子柿子,邊吃邊走。柿子是北方特有的產物。在相連到海的麥野玉米地上,常常孤獨立著幾棵柿子樹,打破天與地單調平緩的分界線。
漢文帝劉恒崇尚節儉,灞陵依山鑿穴,不起封土,因此地面沒有明顯標誌。但臨近的竇太后陵卻規模宏大。竇太后是劉恒的老婆,漢景帝和梁孝王的母親,漢武帝劉徹的祖母。在《史記》、《漢書》中記載了竇老太的不少有趣故事。
到西安后一個星期,我迫不及待去拜訪灞陵。拿著地圖,一个人從西安坐某路公交車到終點,然後登上黃土臺原步行。我出生在洞庭水鄉,老家河汊縱橫、楊柳依依,從未見過北方這種一望無垠的大平原,心胸倍感開闊。走著口渴,在路邊買了一袋子柿子,邊吃邊走。柿子是北方特有的產物。在相連到海的麥野玉米地上,常常孤獨立著幾棵柿子樹,打破天與地單調平緩的分界線。
漢文帝劉恒崇尚節儉,灞陵依山鑿穴,不起封土,因此地面沒有明顯標誌。但臨近的竇太后陵卻規模宏大。竇太后是劉恒的老婆,漢景帝和梁孝王的母親,漢武帝劉徹的祖母。在《史記》、《漢書》中記載了竇老太的不少有趣故事。
從地理上說,灞陵原實際上是白鹿原的一部分,提起白鹿原,我首先想到的不是陳忠實的著名小說,而是歷史上決定天下分合的一場惡戰。永和十年(354年,也就是王羲之寫《蘭亭序》的第二年),東晉權臣桓溫率軍北伐,翻越秦嶺進入藍田,在白鹿原與前秦苻雄相拒。兩軍數十萬人馬殺得天昏地暗,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白鹿原之戰,以桓溫無功而返告終。然而三十年後,苻雄之子苻堅一統中原,驅步騎八十余萬南征,兩邊冤家又在關東淝水河畔聚首,細算舊恨新仇,最終苻堅身死國滅,風水輪流轉,此為後話。
我曾騎自行車橫越廣袤的白鹿原,眼見原上地勢平坦、面積廣闊,不由讚歎真是最好的戰場,適合車騎驅馳突擊。向東走到白鹿原尽頭,站在被灞河水千百年侵蝕沖刷形成的高高崖壁邊上,南望如藍色屏障一樣的終南山,北望蜿蜒流淌的灞河河谷,關河形勝盡收眼底。
我曾騎自行車橫越廣袤的白鹿原,眼見原上地勢平坦、面積廣闊,不由讚歎真是最好的戰場,適合車騎驅馳突擊。向東走到白鹿原尽頭,站在被灞河水千百年侵蝕沖刷形成的高高崖壁邊上,南望如藍色屏障一樣的終南山,北望蜿蜒流淌的灞河河谷,關河形勝盡收眼底。
關河杳,征雁咽斷雲。白鹿寥寥遊四野,傷心灞水舊時春。風暖几煙村?
《憶江南·漢陵懷古·灞陵春》(2003年5月)
樂遊原上清秋節
生活在西安,當唐詩裏面那些地名如曲江池、朱雀大街、興慶宮、大小雁塔、灞浐涇渭四水出現在你身邊,會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譬如樂遊原,是西安城南一處高地,從大雁塔一直延綿到青龍寺,上面有村寨、玉米地、墳塋、磚窯。我拿著地圖前行時,曾因道路泥濘交叉差點迷路。在唐代,樂遊原是市民的休閒遊樂場,因為是長安地勢最高的地方,天氣好時可以望到很遠。詩人杜牧登高望遠,留下了千古詩篇: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唐·杜牧《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渭河以北九嵕山上,距樂遊原差不多百里之遙。杜牧所在的年代,唐帝國已經不復當年的強盛。因此當他站在樂遊原上,北望昭陵,心中百感交集。與杜牧齊名的李商隱,也在樂遊原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句: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唐·李商隱《樂遊原》
此詩與杜詩異曲同工,都有很深的歷史蘊義。黃昏時分,我站在乐游原上,北邊望去,看不見昭陵,只見西安城籠罩在一片灰霾中,燃起點點燈火。
天淨似清秋,竹杖芒鞋上樂遊。草綠塵紅風不定,淹留,斜日輕箏漫遣憂。
心縱亂雲流,隨意一生不系舟。卻惱黃昏憔李杜,應羞,慘澹夕暉罩九州。
《南鄉子·上樂遊原因感黃昏》(2003年)
咸陽古道音塵絕
讀歷史書的人,常扯不清咸陽和長安之間關係,弄不懂西安號稱十三朝古都,為何把秦朝也算進去。其實咸陽與長安的區別只有一個:咸陽在渭河北岸,而長安在渭河南岸。秦末項羽入關中,軍中一幫貧下中農苦大仇深,反封建壓迫情緒高漲,將秦都咸陽付之一炬。漢高祖稱帝,因咸陽已成一片瓦礫,只好選擇在渭河以南擇地營建都城,這就是後來的長安。漢代長安城在今天西安市西北郊外,與灃河、渭河相鄰,與秦都咸陽只有一水之隔。因此理論上說,咸陽就是長安的前世,長安就是咸陽的今生。
如果你從西安城向北行十余里,到渭河邊上,你會看到河對岸一道整齊的黃土臺原,高出河岸100多米,從東到西延綿不絕,這就是咸陽原。西漢十來個皇帝,除了文帝和宣帝以外,都埋葬在咸陽原上,由東向西排成一線,最東頭是漢景帝陽陵,往西有漢高祖長陵、漢武帝茂陵、漢昭帝平陵等等。或許因為文帝和宣帝都是非正常方式即位,所以兩人陵墓都孤零零立在渭河以南。
咸陽原也是秦咸陽宮所在地。我們一行兩人,蹺課騎自行車,從咸陽市東行三十余里,到山原腳下,然後推著車登上咸陽原,就到了秦咸陽宮遺址。遺址上芳草萋萋,已不見任何亭臺樓閣,空餘幾個土丘,訴說歲月無情。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東遷,直到秦朝滅亡,咸陽宮一直是秦王朝的政治中心,年方十三的少年嬴政在這裡即位、成年、平嫪毐、黜呂不韋、滅六國并八荒。荊軻刺秦王的歷史典故也發生在這裡。
秦咸陽宮遺址(2001年4月)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從咸陽宮遺址向東北行,騎車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看到路邊東北側出現兩個高大的土丘,分別是漢高祖劉邦長陵以及呂后墓。這對苦命夫妻,生前同床異夢,死後卻相依相偎。長陵西邊不遠處,可以看到另一個不小的土丘,那是漢高祖心愛的小兒子趙王劉如意的墓,似乎是在嘲弄劉氏夫妻。漢高祖幾次欲廢掉長子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均為呂后所阻。劉邦去世後,呂后毒死了劉如意,並將他母親戚夫人四肢斬斷,放在茅坑中,呼為“人髭”。惠帝劉盈為人仁孝,想保護這個與其爭位的異母兄弟而不能,於是厚葬了劉如意。劉如意墓向西一公里,就是惠帝安陵。苦命兄弟生前情深意重,死後相伴安息,讓人感受出殘酷宮廷爭鬥外的一抹溫情。
西漢帝陵大多沒有圍牆,萋萋芳草與腳下的麥野連成一色,可自由登臨。帝陵中規模最大的當屬漢武帝茂陵,茂陵封土為方斗型,很像埃及金字塔。茂陵陵園中的霍去病墓石刻,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衛青與陽信長公主合葬墓,也出土了不少珍貴文物。衛青及其姊衛子夫,原本都是漢武帝胞姐陽信長公主的家奴。後來衛子夫當上了皇后,衛青因軍功當上大將軍,反過來娶了正在守寡的陽信長公主,成就一段浪漫故事。
咸陽原上的西漢帝陵,因距西安市區較遠,我只去過茂陵和長陵,另有一次騎車去三原城隍廟返回途中,從漢景帝陽陵腳下不遠處經過。
長風緊,柳碧草含悲。古道沉沉天欲圮,蒼寒渭水剪花飛。磧遠鐵雲微。
我最熟悉的還是位於西安西南郊鴻固原上的漢宣帝杜陵。大學四年,我大約去過杜陵五、六次,幾乎每次都是步行前往。鴻固原又稱少陵原,因漢宣帝許皇后少陵而得名,許皇后墓在杜陵旁邊,形狀類似長方形的饅頭,一層一層累積成梯田形狀。許皇后是漢宣帝劉詢早年流落民間時迎娶的老婆,為人簡樸敦厚。權臣霍光廢昌邑王立劉詢為帝,群臣皆奏請改立霍光女為皇后,但宣帝對髮妻情深意重,始終沒有同意。後來許氏被霍光之妻用計毒死,死時年方二十,淪為政治鬥爭犧牲品。少陵原東起浐河,西抵灃河,如一道屏障繞在西安城南郊。詩聖杜甫家在少陵原上,因自號少陵野老。
眉癯意瘦幾曾消?試向少陵拋。袤原如浪,青濃碧減,素澹蒼高。
遊絲偏惹傷心綠,春氣此間悄。暮雲古塚,殘暉斷柳,孤月迷鷂。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後期最有作為的皇帝,歷史上與昭帝合稱“昭宣中興”。劉詢本是漢武帝太子劉据的嫡長孫,按嫡長子繼承制輪流坐莊,本來可以當上皇帝。不料天有不測風雲,衛太子劉据及其子夫婦皆死於巫蠱之亂,尚在繈褓之中的劉詢也被打入死牢。後遇大赦,流落民間長大。少學《詩經》,好任俠,知世態寒涼。漢昭帝去世,即位百日的昌邑王劉賀昏庸無道,被大將軍霍光廢黜。霍光率群臣改迎年方及冠的劉詢為帝,天上掉餡餅砸中了布衣劉詢的頭。當時霍光權傾朝野,劉詢懼為其所廢,小心謹慎,芒刺在背。霍光死後,劉詢以謀反罪遍誅霍氏,始聽政事。
自漢武帝後期內興外作,用兵無度,錢糧虛耗,天下殘破。昭帝即位後,霍光以遺詔輔政,對外轉攻為守,對內休養生息。到宣帝即位後,國力進一步恢復。劉詢為人謹慎,禮遇文士而又頗有權謀,因起自民間,知百姓疾苦。在位二十餘年,文治武功皆有可觀。天下黎民安堵,百業興旺,號稱繁華。呼韓邪單于叩長城關門,南匈奴淪為漢朝附庸,此後六十餘年至王莽篡漢,長城一線牛羊成群,再無烽火之警,此為後話。
杜陵位於少陵原最東端,瀕臨浐河,地勢隆起。因我每次都是中午時分從西安城內步行出發,歷時五、六個鐘頭抵達杜陵,已近黃昏。站在杜陵頂上,西邊望去,少陵原上暮色沉沉。殘陽被漫天浮塵遮住,朦朧不清。迴光返照中,天地仿佛凝固了。恰如西风残照,漢家陵闕之意境。
南山渺,淺絳散淒空。鴻固蕭蕭秋又暮,落泊浐水淚無窮。苦對逝華紅。
咸陽原上的西漢帝陵,因距西安市區較遠,我只去過茂陵和長陵,另有一次騎車去三原城隍廟返回途中,從漢景帝陽陵腳下不遠處經過。
長風緊,柳碧草含悲。古道沉沉天欲圮,蒼寒渭水剪花飛。磧遠鐵雲微。
我最熟悉的還是位於西安西南郊鴻固原上的漢宣帝杜陵。大學四年,我大約去過杜陵五、六次,幾乎每次都是步行前往。鴻固原又稱少陵原,因漢宣帝許皇后少陵而得名,許皇后墓在杜陵旁邊,形狀類似長方形的饅頭,一層一層累積成梯田形狀。許皇后是漢宣帝劉詢早年流落民間時迎娶的老婆,為人簡樸敦厚。權臣霍光廢昌邑王立劉詢為帝,群臣皆奏請改立霍光女為皇后,但宣帝對髮妻情深意重,始終沒有同意。後來許氏被霍光之妻用計毒死,死時年方二十,淪為政治鬥爭犧牲品。少陵原東起浐河,西抵灃河,如一道屏障繞在西安城南郊。詩聖杜甫家在少陵原上,因自號少陵野老。
眉癯意瘦幾曾消?試向少陵拋。袤原如浪,青濃碧減,素澹蒼高。
遊絲偏惹傷心綠,春氣此間悄。暮雲古塚,殘暉斷柳,孤月迷鷂。
《眼兒媚·少陵原踏青》(2004年)
漢宣帝劉詢是西漢後期最有作為的皇帝,歷史上與昭帝合稱“昭宣中興”。劉詢本是漢武帝太子劉据的嫡長孫,按嫡長子繼承制輪流坐莊,本來可以當上皇帝。不料天有不測風雲,衛太子劉据及其子夫婦皆死於巫蠱之亂,尚在繈褓之中的劉詢也被打入死牢。後遇大赦,流落民間長大。少學《詩經》,好任俠,知世態寒涼。漢昭帝去世,即位百日的昌邑王劉賀昏庸無道,被大將軍霍光廢黜。霍光率群臣改迎年方及冠的劉詢為帝,天上掉餡餅砸中了布衣劉詢的頭。當時霍光權傾朝野,劉詢懼為其所廢,小心謹慎,芒刺在背。霍光死後,劉詢以謀反罪遍誅霍氏,始聽政事。
自漢武帝後期內興外作,用兵無度,錢糧虛耗,天下殘破。昭帝即位後,霍光以遺詔輔政,對外轉攻為守,對內休養生息。到宣帝即位後,國力進一步恢復。劉詢為人謹慎,禮遇文士而又頗有權謀,因起自民間,知百姓疾苦。在位二十餘年,文治武功皆有可觀。天下黎民安堵,百業興旺,號稱繁華。呼韓邪單于叩長城關門,南匈奴淪為漢朝附庸,此後六十餘年至王莽篡漢,長城一線牛羊成群,再無烽火之警,此為後話。
杜陵位於少陵原最東端,瀕臨浐河,地勢隆起。因我每次都是中午時分從西安城內步行出發,歷時五、六個鐘頭抵達杜陵,已近黃昏。站在杜陵頂上,西邊望去,少陵原上暮色沉沉。殘陽被漫天浮塵遮住,朦朧不清。迴光返照中,天地仿佛凝固了。恰如西风残照,漢家陵闕之意境。
南山渺,淺絳散淒空。鴻固蕭蕭秋又暮,落泊浐水淚無窮。苦對逝華紅。
《憶江南·漢陵懷古·杜陵秋》(2003年5月)
灃河大橋上,灃河是西周文明發祥地。西周豐鎬遺址在西安西南郊(2001年4月)
太史公司馬遷故里,韓城芝川鎮城南村(2001年5月)
黃河龍門山峽谷,兩岸崖壁直立,最窄處僅30米。相傳大禹治水時斧劈而成(2001年5月)
站在渭河南岸,遙望夕陽中的五陵原,天與地都凝固在暗淡的餘暉中。歷史在那一刻那麼近又那麼遠,那麼真實又那麼虛幻。我佇立在青青麥野中,一些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卻被隔絕在夕光的背後,永遠不再回來,突然感到無限的茫然和孤獨。仰頭看看天,天還是那麼湛藍,四野飄蕩著濃濃的炊煙,幾棵柿樹點綴著生命的綠色,一瞬間我意識到我還活著。但回首面對夕光,卻感到自己本是虛幻,飄忽無定,而真實的自己卻被阻隔在夕光之外。夕光之外,有宇宙的真諦,但我卻觸摸不到。一回過神來,發現自己置身于藍天和綠野之間,夕光的內外都是我不能割捨的。也許,一切都是虛幻的,真實的只有那永遠凝結在夕光中的五陵原。一個人之於整個宇宙,是多麼的渺小與無奈。人生的白駒過隙與造化的代謝輪回如何能匹敵?人是永恆的玩物,人卻希冀永恆。沒有這種希冀,我們恐怕沒有勇氣活下去罷。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古代的詩人感悟到了這種蒼涼,並沒有更多的贅語或牢騷。能感受到這種茫然和孤獨也就夠了,何苦一定要刨根問底呢?你坐在生命之舟上向宇宙的深處漫索,原本就是生不由己;如何可能從外部審視這生命之舟的本來面目?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這一句就俗氣了很多,沒有上面那八字那麼通透、冷靜。其實何必傷心呢?默然面對就最好了。再傷心也留不住它。倒不如默默無語地目送它緩緩消逝。你以為它永遠離去了,但驀然回首間,在夕光的凝滯中你又看見了它。它並沒有走,只是駐立在你觸不到它的地方,永遠守侯著你……
(五陵原:西漢高帝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河邊的咸陽原上。宣帝、元帝時期合稱五陵。五陵原是西漢功臣名將豪右富賈貴戚聚居之地。)
2 条评论:
這篇大作好極了!務必一讀再讀。
很高興您選了小李小杜的詩。
閑言碎語,粗鄙不堪,讓Chris見笑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