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心向自由世界的資深網蟲,我對Google的各項應用一直抱有很高熱情。風聞Google+橫空出世,我很快從熱心網友那裡獲得了Google+的邀請函,急切開啟了我的Google+之旅。
Google+的特色,一在於“圈子(Circle)”概念,二在於與Google其它各項應用的高度集成。
你可以建立多個圈子,然後將你的好友歸類到不同的圈子,比如親友、同學、歷史、技術、數碼、海外,諸如此類。當你發表帖子、分享圖片或視頻時,可以選擇分享給特定圈子裏的好友,這樣一來其他不在指定圈子裏的好友就看不到你分享的特定信息。Google+的圈子概念,解決了其他SNS網站用戶經常會問的一大難題:我發表的信息總是會被所有好友看見,能否選擇只把信息共享給其中某一部分人?在真實的社交關係中,每個人都同時屬於不同的社交圈,同一個人扮演不同角色,有時並不想把自己的所有面相、分身暴露給所有人。比如你發布一篇關於移動開發應用的文章,或許並不想被共同喜好古代歷史或背包旅遊的好友看到;或是你評論並分享了一篇針砭時弊的政論文章,或許並不想被你的表兄表姐三姨六姑們看到;或是你填了一闕《西江月》好詞,卻並不想被完全看不懂中文的老外們看到。
用過Google應用的人,對Google各項應用的高度集成,不會陌生。在Google+上分享Picasa圖片、Youtube視頻、Blogger文章,在Chrome瀏覽器、Android手機上添加Google+應用插件,在Google+上發表文章時可添加Locale地理信息等等,Google+與Google各項應用緊密集成,使得Google+功能更加強大。
在Google+上,你可以添加遠在諸如硅谷、東京、孟加拉、尼日利亞的陌生人為好友,可以極大擴展你的視野。我已經加了600多人,因為我從事職業的緣故,其中大部分是技術開發人員。其中有些是名字如雷貫耳卻一輩子難以謀面的世界頂級牛人,我可以看到他們分享或討論的各種有趣事物,從中汲取營養。
毫不意外,這麼好的新鮮事物,一定會被天朝政府視作敵對威脅,從而被偉大的GFW阻隔在牆外。但熱心網友已經找到了多種應對措施。甚至不需要用到翻牆越獄軟件,只要改動hosts文件,即可暢遊Google+。溫州撞車事件、大連PX示威,導致國內微博被嚴管,不少網友轉移到Google+上面暢所欲言,不用再擔心被河蟹。因此可以看出,在國內開放新聞自由前,Google+極有可能被廣大網民用作資訊傳播的工具,從而對中國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作為SNS網絡,Google+上分享的內容更為隨意、生活化,不如專業博客文章來得專業、嚴肅。如果你想尋求更好更專業的知識源,建議采用Google Reader訂閱專業博客的方式,我最近迷上了Google Reader,從中獲益匪淺。
當然Google+還很年輕,自身功能不夠完善,與Google其它應用缺乏更高密度的整合,在Facebook的龐大陰影籠罩下,Google+的前景並未完全明朗。然而,能在這個偉大新鮮事物的出世之初就親身參與,我難掩內心雞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